領潮而上·向新而行丨與路港共舞二十年:從計量員到筑夢人48
發表時間:2025-07-03 15:25 與路港共舞二十年 從計量員到筑夢人 劉慶春,福建路港集團高級副總裁 2025年夏天,集團正在如火如荼的籌備著20周年慶典的各項工作,在收拾辦公室的時候,翻到一張褪色的老照片——2005年在泉三高速項目上,一群年輕人意氣風發的合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照片中那個青澀的面孔,正是20年前的我。二十年,從計量員到集團副總裁,從懵懂逐夢到攜手筑夢,我的人生軌跡與路港的車轍深深交織。那些在烈日下校準數據、在寒夜里推演方案的瞬間,化作時光長河中最璀璨的星辰。 泉三計量: 從“小透明”到“樣板標桿” 2006年,懷揣著年少激情和滿腔熱血,在黃董的帶領下,我踏入泉三高速項目部。計量員,這個被戲稱為“數據會計”的崗位,成了我筑夢路港的起點。每天與密密麻麻的工程量清單為伴,核對瀝青、土方、砂石等主材數量,再將數據報送業主。起初,業主對我們報送的計量資料總是挑刺:“小伙子,你們的數據跟實際偏差太大,回去重做!”彼時的我,只能紅著臉將資料收回。 本著路港人永不言棄的精神,不懂就學,沒什么好丟人的,多去其他標段跟專業的計量員溝通聯系。此后,我開始參與業主單位的計量協調會。從最初的緊張結巴,到能清晰闡述每一個數據背后的邏輯;從被質疑到被信任,我逐漸成為項目部對外的“計量發言人”。得到了業主監理單位的一致肯定,我們標段也成泉三高速十七個標段的計量樣板標段,那是我與路港共同收獲的第一枚勛章。
總部拓荒: 從“管理小白”到“建模者” 2008年,考慮到公司發展需要,黃董將我從施工現場帶回集團總部。當我站在碩治大廈辦公室前,俯瞰車水馬龍的街道,內心卻滿是忐忑:從施工現場到管理中樞,從未接觸過體系化工程管理的我,能勝任嗎? 初入工程部,面對堆積如山的項目報表,我如墜云霧。管理就是把經驗變成規則,先從項目流程梳理開始。此后,集團啟動工程管理體系升級,我帶領團隊將施工現場的“計量樣板”經驗,拓展到公司質量管控、安全監督、成本控制四大模塊。在黃董的帶領下,為集團項目管理打造了初代模型,仿佛觸摸到了企業成長的脈搏——那是我與路港共同雕琢的第二枚勛章。 自營破局: 從“摸著石頭”到“股東分紅” 2011年,集團戰略轉型,決定自主投資開發市政項目,東西主干道和東經二路,成為路港自營項目的“雙子星”。作為集團副總裁,我親歷了這場戰略突圍的全過程,我們組建了以自有施工隊伍為主體的攻堅團隊,攻克了多個技術難關,培養了路港繼泉三高速后的第二批人才。這兩個都是均獲泉州市優質工程,東經二路更是獲得集團首個閩江杯優質工程,這是打響路港品牌建設的第一槍,也是路港人自營模式的第一次嘗試。最終,項目順利完工,利潤可觀。從摸著石頭過河到股東高額分紅——那是我與路港共同鑄就的第三枚勛章。 站在二十周年的新起點 2025年,站在集團二十周年的時間節點回望,我已參與了不知道多少個項目,見證了企業從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到總承包特級資質再到投資開發運營全方位嘗試的蛻變。如今,當我們以多種模式參與不同專業建設,業務拓展祖國每一寸土地,我深知,屬于我們的舞臺將會更加廣闊。 二十年,是計量表上累積的數字,是管理手冊上修訂的頁碼。我與路港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傳奇,卻在每一個平凡日子里,鐫刻著奮斗者的足跡。未來,愿更多年輕人在路港的車轍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愿我們共同書寫的故事,如路港艦一樣,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劉慶春(左一)在2024年年會作匯報 |